习的民俗中取材,自多偏于越地,亦正是不得已也。
乙编附记
大暑节后,中夜闻蛙声不寐,偶作《晋惠帝》一诗,后复就记忆所及,
以文史中涉及小儿诸事为材,赓续损益,共得二十四章。左家娇女事珠玉在
前,未敢弄拙,虽颇自幸,亦殊以为憾事也。
(七月三十‐日)
儿童故事诗本应多趣味,今所作乃殊为枯燥,甚觉辜负此题。有些悲哀
的故事,如特罗亚之都君(赫克多耳之子,其名今用意译),十字军儿童队,
孔文举二子,《水符》之小衙内,《鸡肋编》之&ldo;和骨烂&rdo;,《曲南旧闻》
之因子巷等,常往来于胸中,而自信无此笔力与勇气,故亦不敢漫然涉笔,
殊不能自辨为幸为憾也。
(九月廿八日校录后再记)
丙编附记
今春多雨,惊蛰以来十日不得一日晴,日唯阅《说文段氏注》以消遣。
偶应友人之属,录旧作儿童杂事诗,觉得尚可补充,因就生活诗部分酌量增
加,日写数章,积得二十四首,定为丙编。旧日所写,多以岁时为准,今则
以名物分类。此种材料,尚极夥多,可以入录,唯写为韵语,虽是游戏之作,
亦须兴会乃能成就。丁编以下,倘有机缘,当俟诸异日。
(三十七年三月二十日雨中记)
□1948年作,1973年刊&ldo;崇文&rdo;版《儿童杂事诗》
□未收入自编文集
杂诗题记
我于前清光绪甲午(一八九四)年进寿氏三味书屋读书,傍晚诵唐诗以
代对课,为读旧诗之始。辛丑(一九○一)以后,在南京水师学堂,不知从
何时起学写古诗,今只记得有写会稽东湖景色者数语,如云:
岩鸽翔晚风,池鱼跃清响。
又云:
潇潇几日雨,开落白芙蓉。
此盖係暂住东湖学堂教课寄住湖上时所作,当是甲辰(一九○四)年事。昔
有稿本,题曰《秋草闲吟》。前有小序,系乙巳年作,今尚存。唯诗句悉已
忘却,但记有除夕作,中有云:
既不为大椿,便应如朝菌。一死息群生,何处问灵蠢。
又七绝末二句云
独向龟山望松柏,夜鸟啼上最高枝。
龟山在故乡南门外,先君殡屋所在地也。丙午(一九○六)年由江南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