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详细要求的同时,李幕秋从衣袋内取出了一张支票,轻轻的将支票的推到威尔逊的面前。
“查理先生,这是你的酬劳!”
看着那张支票,威尔逊的双眼一亮,瞬间流露出的贪婪之色,并没瞒过李幕秋的双眼,在心义轻蔑的一笑,对于这种白相人出身的情报员,他从来没有多少好感,他们完全是在金钱的诱惑下从事这种工作。
如果不是亚洲人很难融入白人的圈子里,或许根本不需要这些下作而贪财的白相人作帝国情报局的情报人员,尽管明知道在绝大多数时候,情报收集主要依靠金钱的诱惑,但在他看来用这些白相人充当情报人员,无疑是一种失策,甚至可能危害到整个情报网。
待李幕秋再次出现在街头的时候,此时雨已经停了下来,走在街头,李幕秋却在心里思索着剩下的问题,船很快就能弄到,威尔逊虽说是个贪财的白相人,但是在过去的十个月中,却同欧洲绝大多数船运公司都有着良好的业务关系,雇佣三艘意大利籍运煤船根本没有任何问题,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煤,除非情报局再冒着暴露一家“公司”的风险,否则想获得英炭绝不是什么容易事。
“但愿……”
脑海中浮现出那个人名,李幕秋知道或许在这个时候,只有他能够帮助海军获得足够的威尔士无烟煤。
“……采用三联炮塔影响到射击精度,射弹散布过大,命中率不高,所以为保持相对较高的命中率,我们采用了五座双联12英寸主炮,当然在这一点上,同中国人的致远是一致的,“致远舰”其最显著特征,统一口径主炮模式其次……”
在维克斯公司的设计师们指着模型向约翰?阿巴诺斯特?费舍尔爵士,这位英国第一海军大臣和他的委员会介绍着“无畏号”战列舰设计时,所有人都能觉察到费舍尔爵士眉宇中的不快。
看着那模型,费舍尔并没有隐瞒自己的不快,自去年出任第一海军大臣之后,他便牵头成立一个委员会,同时提出了一个新型战列舰的设计方案,统一型号的10门12英寸口径主炮,可以长时间保持21节航速运行的蒸气轮机。
在方案设计提出时,他对最大航速的要求就很明白——21节,并且是能够在长时间内可以保持的。而在现在各国战列舰创造的最大航速是19节,并且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能够保持的巡航速度是14。5节,且只能维持在8个小时以内,超过这个时间对相对复杂的蒸汽机的可靠姓和寿命都是致命的,同时主轴过热,引擎过载,面对这些故障即使是最有经验的轮机兵也无计可施。
在此之前皇家海军已开始在较小型的战舰上实验姓的采用了这一新型引擎以便测试和积累经验,蒸汽轮机可以保证“无畏号”以20节以上航速持续行驶13个小时而保持良好的可靠姓,这在战斗状态尤其重要。
在费舍尔看到统一的大口径火炮与航速优势将是未来海战的主导,而在他的眼中,这种战舰就是“煮老的鸡蛋”他是不可能被击碎的。
可在致远号战列巡洋舰出现之后,从致远级战列巡洋舰上费舍尔看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完美战舰”,集火力、航速与一体的最强大、最实用的完美战舰。
“在海战中制胜的首要因素始终是的舰艇的火力!”
费舍尔肯定的说一句,随后又补充道。
“其次是速度!可以说,致远舰是真正完美的战舰!而现在我们却只有“无畏号”!而且还在船台上!”
费舍尔的语中多少带着一些不满,他曾试图通过出售旧战舰的方式,得到致远舰的图纸,至少是绝大部分的开发数据,但是现实总是不尽人意,最终,政斧拒绝了他的要求。
“先生们,如果无畏舰在海上遭遇了致远舰会发生什么情况?”
反问一声,将双手一抱,费舍尔表情变得越发的严肃起来。
“如果遭遇无畏号的话,他可以远远的用13。5英寸舰炮将无畏号轰的稀巴烂,如果遭遇两艘无畏或者更多的无畏号,他可以利用较高的航速逃离我们的舰队!!”
语气严肃的费舍尔盯视着众人。
“而还可以利用舰艉主炮轰击我们,不要以为这不现实!”
将雪茄烟放到烟灰缸内,费舍尔的语气稍沉。
“现在,那位自封的大西洋舰队总司令,正试图挑战英国的地位,我们没有得到致远,但是他们得到了,所以,可以毫不犹豫的说,在未来的大海上,我们很有可能遭遇致远舰,不是一艘,不是两艘,而是整个舰队,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
这会费舍尔的语气中尽是懊恼之意,在他看来同曰本结盟本身就是英国远东政策中最大的失误,一方面恶化了与俄罗斯的关系,尽管现在英国正在全力修复同俄罗斯的关系,最后再加上德国皇帝的愚蠢使得俄罗斯重新成为英国的盟友,但是在亚洲扶持了一个潜在的对手,却是毫无疑问的。
曰本,曰本不同于中国,曰本就像英国一样,国土的狭小岛国的现实,注定了曰本必定将会走向扩张,以便获得海外殖民地,而随着中国的强大,曰本最终会选择向南方突破,到那时英国和曰本早晚会爆发战争。
而中国却不同,中国有足够的资源,足够大的市场,他们根本没有扩张的理由,甚至于欲望与野心,而且中国的皇后是英国贵族,无论如何,至少在未来几十年内,中国更愿意和英国成为盟友,而不是对手。
他曾经和首相据理力争过,可是在首相和伦敦的政要看来,相比于强大的曰本,强大的中国反而更可怕,更令人担忧,所以在这场冲突越发显现随时爆发的可能时,英国依然选择了曰本,放弃了中国。
这种选择让他非常无奈,只能眼看着中国人为了获得军舰,向德国提供致远舰的图纸,再接着德国人在借鉴致远舰的基础上大造致远舰。